你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今晚报】家校携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日期:2012-11-15 点击:1230
 

家校携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本报记者 杨玉燕

 

 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图为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

王兴老师(右)走进学生家里和家长交谈

 

    教育话题

 

    打开校门办教育是学校联系群众、联系社会实际的好途径,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时下,不少学校越来越愿意与家长共商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份难得的社会资源。一些学校打开校门,把家长请进校园,让家长真正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提出建议和意见。一些教师迈开双腿,走进学生家里,了解学生的另一个世界,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学校、教师和家长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会迸发出无限的潜能和力量。

 

    把家长请进来:搭起家校沟通的平台

 

    为了进一步拉近学校与家长、与社会的距离,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本市很多中小学校都敞开校门,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和孩子同上一堂课,同读一本书,与任课老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对老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孩子在校情况有了实际的了解,更有利于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对孩子的教育中。

 

    和平区逸阳梅江湾国际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刚走进学校,我很想知道他在学校里的表现。课上是否注意听讲?是否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学习上有哪些弱势?和同学们相处得怎样?一听说班里要选10名学生的家长走进校园,分两批从早晨第一节课到下午放学,跟孩子一起听课,在操场上观摩学生课间操,和孩子一起上体育课,我心里很期待,特意把工作安排好,腾出半天时间,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活动。”

 

    现在,学校越来越重视家长的意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也会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据年轻的班主任老师黄晓晨介绍,学校每学期开展的家长开放日都受到到家长们的欢迎和支持,大家都踊跃报名,希望通过这个活动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我们诚邀家长亲临教育教学第一线,以开放的校园、开放的课堂迎接家长。家长可以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班级文化建设,听一听孩子交流的话题,谈一谈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看法。我们会随堂发给家长一份家长问卷反馈表,请家长对孩子所在班级任课老师的教育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师德表现等进行问卷调查,请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这样做可以改进学校的工作、促进教师的成长。我觉得,学校需要的不只是听到家长的赞美声,而是能够听到更多的建言献策,甚至是批评,只有这样,家长开放日才更有意义。”

 

    家长会,历来是家校交流沟通的平台,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学生。时下,随着教育形态的多元化、学生思想的个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传统家长会渐渐被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特色家长会所替代。在新程小学班主任老师周瑾召开的家长会上,家长也一改以往“坐在下面听”的姿态,走上了讲台,为大家讲述育儿的体会、经验、期望。有时候还利用班级QQ,亮出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家长一起讨论。特别受学生欢迎的是,周老师还请来各行各业的家长参与班会,走上讲台给学生们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课。一名同学的妈妈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挑选新鲜蔬菜的方法,她一边讲,一边展示特意带来的几种蔬菜,让孩子们观察、分辨。还有一名学生的父亲是驾龄20年的老司机,他给大家讲的是交通安全常识。周老师说:“这样的特殊班会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充分利用了教育资源。”

 

    教师走出去:家访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

 

    家访是新中国教师工作的优良传统,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随着手机、网络等现代化通讯方式的发展和普及,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而家访,这个以前并不陌生的教育手段,现在离我们渐行渐远了。但即使再先进的通讯设备,也无法代替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在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帮助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了解学生成长环境,在便于教师因材施教等问题上,家访,甚至是全员家访,依然是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家访时多向家长取经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八年级班主任老师王兴,自担任班主任以来,每接一班都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全员家访,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有人曾问过她:“家访费时费力,家中又有孩子,而且有安全隐患,为何还这么执着?”王兴认为,世上没有任何事情是不费时费力能做好的,并且做什么都有风险,家访也是一样。她说:“现在初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且处在心理断乳期,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认知和思想准备,同时家长对子女的成绩起伏、早恋等问题,表现得像是‘如临大敌’。身为教师应给予他们尊重和引导,但仅凭电话联系是远远不够的,不方便讲清缘由,弄不好还会火上浇油;如果上课时间约请家长来校,势必影响双方日常工作;若是将有问题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单独解决问题,既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又容易产生副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家访就是上策,于是我开始迈开双脚走进学生家门。”

 

    在家访过程中,王兴有一个特别收获,就是搞好家访有利于向社会各界学习。因为每位家长身上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他们中有很多行业的精英,对班级建设贡献良多。“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通过家访使我真正认知了学生和家长,转变了以往的一些观念,并且改变了我的工作方法。比如,当今社会,学生中父母单亲、再婚或父母中一人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家庭日益增多,我班至少有25%以上家庭是如此。社会上普遍认为这样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学习障碍或人格缺陷,其实不尽然。我班一个学生自山西从小由母亲独自陪伴长大,以后来津上学考入我校,年级成绩由刚开始的中游水平一直到八年级时的名列前茅。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里经济条件虽然不错,但家长从不娇惯孩子,每天陪着孩子骑自行车上学要花半个多小时,这在现在的初中生里实不多见。她的做法和很多学生由父母开车去学校相比,更能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良好品格,有利身体锻炼,还有利于与孩子沟通交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剂很好的良药。她的做法已成为了我和别的家长沟通时的很好范例。”在家访中,会发现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王兴说:“如遇这种情况,我会在家长会上邀请她将自身经历的苦与乐、喜与忧向大家娓娓道来,既形象又生动,还能和其他家长产生共鸣,这比自己的言语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使家长学习了教育子女的方法,博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般家长都认为,只有学生犯错误了,老师才去家访。在这一点上,教师应特别注意,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为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温馨的环境中真心沟通和交流,使学生认清现状,看到不足,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细访“学困生” 关怀“问题生”

 

    “每当我接一个新班,我都会进行一次普遍家访,对学生的信息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津南区葛沽第二小学教师孙媛,把家访当作促进班级管理的金钥匙,对待班里的“学困生” 、“进步生”和“问题生”,在家访时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

 

    小强同学贪玩好动,经常与同学打逗,有时说脏话,孙媛到他家时,他非常有礼貌地让座。“当我和他母亲交流时,他会很安静地在一边听,这也是我看到他能够静下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孙媛说,交流中得知,他经常帮妈妈缠线(他的妈妈在家做服装加工)。“当时我想这么好动的一个孩子,竟干这么细的活,肯定有很细心的一面。回到学校,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小强在家的表现,同学们都投去了赞赏的目光,他也感到很自豪,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

 

    小佳同学在学校数学竞赛中获了奖,孙媛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一些进步不是很明显的学生,请他们和老师一起去小佳家发喜报,接到喜报的家长非常高兴,同去的学生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这份荣誉,老师也能到自己家,这种家访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家长离异、生病或家庭突遭变故等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影响,孙媛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更是会第一时间进行家访,让学生时刻体会到老师的关心与呵护。“有一年的国庆节,清晨的一个电话打乱了我们全家外出的计划。电话是学生小娜的父亲打来的,说昨天晚上家里着火了,所有东西都烧没了,包括孩子的书包。小娜是一名外地学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她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我想,这时的她更需要关心和帮助。来不及多想,我找出了几件衣服包好,急匆匆坐上了赶往葛沽的汽车,在车上联系了班干部。当看到家徒四壁的小娜无助的眼神,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们师生一起安慰着小娜和她的家人,把带来的衣服递到了她们手中。开学后,班里召开主题中队会——‘我们都是一家人’,师生共计捐款七百多元和各种衣物、学习用品。从此以后,小娜变了,变为班上学习最刻苦的一名学生。”

 

    通过家访,在老师、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了心灵交流的桥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家访,让老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看到了孩子不一样的世界,促使孩子不断进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http://epaper.jwb.com.cn/jwb/html/2012-11/14/content_883062.htm

 

简体中文 |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日本語 | Español
版权所有: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网络信息中心
学校地址:天津市河北区南口路11号 邮编:300230 津ICP备05003055 津教备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