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能够在这谈谈家庭教育的心得,确实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太多了。从我在北大开始教书,一直到后来办新东方,到现在从新东方走出去的700多万学生。
我看到过很多幸福的学生,也看到了很多被耽误的学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成功感到无比的幸福,也看到了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的不成功而痛不欲生;我看到很多贫困家庭最后因为孩子有出息而生活的满心幸福;我也看到很多亿万富翁的家庭,最后因为孩子问题父母甚至患上精神分裂症。
好多父母都和我说,俞老师,我把我所有的钱都捐给你,只要你能把我的孩子变成正常的、幸福的孩子。我常常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说这个已经太晚了,因为孩子是从一出生开始到18岁就基本定型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在18岁以前做完。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
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
我自己深深的陷入到这样的痛苦之中,许多人见到我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 “俞老师,你现在也进入中国富豪榜了!”没有人会说:“俞老师,你的人品不错。”第二句是:“你作为新东方的掌门人,新东方很赚钱啊。”假如说有一天新东方倒闭了,我一分钱都没有了,还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成功者吗?如果我成了一个身无分文,必须要靠自己的力气赚钱的人时,还会有人过来告诉我:“俞老师,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是我真正的朋友,真正认可了我的成功。
我本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不是因为我有新东方,我赚了钱,而是我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心中没有邪恶念头的人,从小到大,我没有做过一件伤害别人的事情。当然有时候话语上一不小心说了一句伤害别人的话,这是有可能的。有些话脱口而出,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我可以向他表示道歉,但是伤天害理的事情我肯定没有做过。
我觉得我成功的第二点,在于我非常愿意去帮助别人。其实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地位都是可以帮助别人的。我现在有条件可以向甘肃的地震灾区捐款300万元,可以为甘南建造一所新东方希望小学,我很乐意去帮助他们。当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也可以帮助别人。
大家都认为做事情需要自己有才能,但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从小就特别热爱劳动,我干农活,干家务活,我在 14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我们县里的插秧冠军,17岁时,我是县里优秀的手扶拖拉机手,我父母的勤劳带动我的勤劳。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好也不坏,老师根本就不关心我。但我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打扫就干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时候我忘了打水,同学就说:“俞敏洪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有人说我傻,有人问我这样打水有什么好处。我相信好处是会有的,你做一件善事,它的回报今年可能会出现,也有可能是10年后出现。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当天就要求回报,那你一定是个势利眼,也是个心胸狭窄的人。你不要求回报,回报也会来。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觉得你是好人,他们能不伸手帮你吗?
当然,我打水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我有困难时他们会来帮我。但是10年后的1995年,新东方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我希望找合作者,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的那些同学。那我为了诱惑他们回来特意换了一大把美元,每天在美国非常大方地花钱,想让他们知道在中国也能赚钱,我想大概这样就能让他们回来。
后来他们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俞敏洪,我们回来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扫了4年的地,打了4年水。”他们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这些人的加入奠定了新东方发展的基础,新东方才会不断地做大,做成美国的上市公司,做成了今天的规模。
从我的经历我想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没有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他们不会说老师没教好,新东方外语没教好,叔叔阿姨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我们教孩子教的是人品和道德,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只要他是被尊重的人物,他的一辈子就会活得特别顺利。
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好多家长无形中都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怎样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女儿学习水平现在处于中等,但我从来不以此作为女儿是否要努力的标准。我和我老婆的教育理念相反。我老婆是女儿不进前5名就会生气,而我刚刚相反,我女儿第15名我很高兴,我每次都会对女儿说:“你看你们班40个同学,你15 名,后面还有25个人,你多厉害!”
从孩子一辈子的角度来说,你的孩子分数是好是坏,进北大还是进普通大学,没有任何的本质区别。真正能把孩子一辈子距离拉大的,是与他为人处事有关系的人品问题。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我们要求孩子的东西没有效果,是因为父母没有做到。比如说,家长一边打麻将,一边呵斥孩子去学习,孩子当然不愿意学习。当父亲说:“老子没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样没出息吗?”孩子就会想,你说你没出息,那打麻将时我看你也挺开心,你没上大学也挺开心,为什么非要我上大学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是我在树立榜样方面遇到很多问题,我的工作是要用电脑的,但是我打开电脑,我女儿就会以为我在做其他的事情。虽然我对女儿讲我是在工作,但是我女儿不相信。没办法,后来只要我女儿学习,我就拿一本书在我女儿旁边看,这样一来,就有一个规矩感在里面,榜样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做任何一件事情,你都要想一想,我有没有伤害别人。比如说,我们大人有的时候喜欢在背后说邻居和同事的坏话,而且说的时候不回避孩子。我跟我老婆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议论东家长西家短,哪个人人品好,哪个人人品不好,哪个人小气,哪个人不小气。结果有一次我女儿从学校回来,跟我讲她们班哪个同学好,哪个同学不好,哪个同学小气,哪个同学势利眼。我跟女儿说不能说同学的坏话,同学天天跟你在一起,她们身上如果有你认为的缺点,你放在心里,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习同学们的优点。我女儿立刻反问一句:“你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不也议论很多叔叔阿姨吗?我为什么不能说同学的坏话?”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从此以后我就跟老婆定了一个规矩,在孩子面前不能议论别人的缺点,一定要说对方的好话。
培养孩子对生命的爱心——心情教育
如上所述,现在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我女儿天生就比较内向,是一个很文静的孩子,我儿子就很外向,每天都要爬上爬下好几次,我女儿做事情慢条斯理,我儿子就比较急躁,这些都是天生的不同。除此之外,孩子的智商也不同,我目前还没有看出我女儿和儿子智商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因为他们年龄差距比较小。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的孩子永远是第一名或者第二名,他智商确实高。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努力都在中间,甚至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是有区别的,但是只要你的孩子没到白痴水平,只要孩子能正常的走进教室上课,就能够做出重要的大事来。比如胡雪岩只上了两个月的学,但最后变成了最厉害的商人,而且还心怀大志,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我是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副会长,这个协会有一千多个企业家,北大清华复旦毕业的还不到二十个,剩下的全是普通高校毕业的,甚至还有的是农民、工人、大专生、中专生等等,但他们都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所以教育只能决定人生的一部分,不能决定一切。
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的自尊不受伤害。你要保证孩子得第一名高兴,得最后一名也高兴,让孩子觉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养孩子对于生命的热爱,是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男主角是美国最有钱的人士之一,但他曾经也是穷光蛋,家里贫困,没上过大学,靠推销东西为生。有一次他在纽交所门前碰到了一个满面笑容的人,那个人是个股票经纪人,他就以为当股票经纪人很幸福,于是他就努力当股票经纪人。后来他认识了一个股票经纪人培训班里的人,那个人开始看不起他,后来发现他玩魔方很厉害,而这个人恰巧也有同样的爱好,于是被这个人的魔方技巧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两个也成为了好朋友。这个人因此获得了机会,变成了美国最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实现了亿万富翁的梦想。
这个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影片的最后,这个人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讲述他自己的故事。他启发我们每一个人,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 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老师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为孩子更加看重家长的一言一行。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的孩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怎么对待你的孩子呢?大部分家长的反应都是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孩子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没有办法,他就考了0分你怎么办呢?你还不断的伤害他,到最后他可能就不学了。我建议家长朋友们站在长远的角度上去想一想,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到底有多少差距。难道没上大学孩子一辈子就没出息了吗?绝对不是!就像我刚才说的,只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是有出息的。我可以举自己的例子。在高考的时候,我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没考上,第三年才考上了。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和我的同学拼了一年,我在北大毕业的时候,我们全班50个同学,我是全班倒数第五名,但成绩并没有阻碍我做成自己的事业。
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做是惟一的标准。否则你的孩子就会受到无数的伤害,因为任何一次考试只有一个第一名。如果一个班里有40名学生,难道除了第一名,其余的39个孩子都是笨蛋吗?都是失败者吗?绝对不是!所以我有一种自我解嘲说法:其实当第一名也确实不容易,因为他走得很辛苦,往前面一看,一个追赶的人都没有,往后面一看,全班都在追自己,追的自己半死不活,所以第一名没有什么好当的。当最后一名多幸福呀,往前一看,都是被自己追的半死不活的人,往后一看,一个追自己的人都没有,你想这种生活多潇洒呀!
当然这种观点不能和孩子说,你一定要学会怎么鼓励孩子。这次考倒数第一,下次我会鼓励他考倒数第二,这次他考20分,下次我会鼓励他考30分。千万不要说你的孩子,这次考了60分,你告诉他下次不考90分就别进家门。你这么说,有的孩子当然会拼命学,但有的孩子拼了命也到不了90分,那他怎么办呢?难道真的不让他进家门么?你肯定让他进家门,你让他进家门就意味着你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知道了,我爸爸妈妈是说话不算数的,那我以后就无所谓了,他反正不会不让我进家门,父母就这么被孩子刺中了。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记清楚,绝对不能让孩子吃住你,绝对不能要什么给什么。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我曾经问一个驯养海豚的驯兽员,为什么他训的海豚能从水中跃出,并从那么高的圈钻过去?他说其实海豚开始是不会做的,他先把这个圈放在水里面,被训的海豚谁钻过去就给它一条鱼吃,没钻过去的就不给吃。海豚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吃鱼的方法,后来海豚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然动物肯定不能像我们人一样那么聪明,比如说我告诉你,这个圈你钻过去,我就让你上北大,你肯定就钻过去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东西对你有利。海豚不会知道利益的关系,但是海豚明白一个道理,只要我钻过这个圈我就有鱼吃,没钻过去就会挨饿。紧接着驯兽员就把这个圈提出水面一半,让海豚继续钻。海豚发现圈不在水中了,只能跳过去。逐渐的,圈被不断提高,大概要提10-20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海豚跳圈的训练就完成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在看海豚表演的时候,凡是从那个圈跳过去的海豚一定会游到驯养员的身边去要鱼吃,因为它知道每次跳过去都能吃到东西。
从上面海豚的例子中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鼓励和限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比如说孩子得了0分,你要鼓励孩子下次考到10分,那孩子一想,考到10分还是挺容易的,你就可以加些条件。比如说这个孩子爱吃麦当劳,你就可以把它当成一种诱惑,答应孩子考到10分,就带他去吃麦当劳,然后再把孩子的分数一点一点加上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90 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70分,我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潜移默化中就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更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这次可能是偶然的失误,爸爸妈妈支持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在鼓励的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定规矩。我儿子特别喜欢吃冰激凌,我老婆每天就让他吃很多,把牙齿都吃坏了。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规定他一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必须吃完晚饭半小时以后才能吃。我儿子那时刚4岁多,不知道半小时是什么概念。我就告诉他,那个长的针走到什么地方就是半个小时。我儿子一会儿看一下那个钟,半小时看了100多次。总算熬到半小时了,迫不及待的吃到了冰激凌。第二天时,就变成看十几次了,到了第三天就变成看两三次了,到第四天他知道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能吃,就玩去了,等到他想起来吃的时候半小时已经过去了。只要是正确的事情,父母都要鼓励孩子,同时要给孩子定规矩。立了规矩以后,父母一定不能随便更改,更改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我要谈家长会犯的另外一种毛病,叫做才能综合症。父母特别想让孩子变成小天才,其实这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中国父母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凡是自己不会的东西会让孩子会,希望孩子在某个领域中获得成就。所以很多家长就强迫孩子从小学这个学那个,没有任何意义。孩子最重要的是让他慢慢的成长。我女儿很喜欢弹钢琴,从5岁就开始弹,弹着弹着就变味了,一级一级的考上去,每个星期都要上课,每次都坐一个小时不能动,结果把我女儿弹钢琴的兴趣全部扼杀掉了。我女儿不想学了,而我老婆强迫她学。我问我老婆,你的孩子在10岁的时候就过了钢琴十级,请问她10岁以后还学不学弹钢琴?如果她10岁以后不学,那从她1岁到10岁学钢琴有什么用?你如果不是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伟大的钢琴家,那么你让孩子10岁就通过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第二,你让孩子这么学,让她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她根本就不爱弹钢琴了。我和女儿说,爸爸不强迫你学,也不让你考级。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演奏乐器,演奏乐器可以排解郁闷。学习钢琴原则上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帮你寻找抒发心情的渠道。未来你一定会进入社交圈,如果你能在朋友唱歌的时候进行钢琴伴奏,这样你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你不想学,能不能保持你现在的水平。我女儿其实是很喜欢钢琴的,作业做累了,就弹半小时钢琴。这以后她每个礼拜跟老师学一次,学习钢琴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俞敏洪的成功,是不是德的成功?可是多少人还是以术第一,私心第一,这样怎么可能成功?)
关于初一学生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一点思考
曹广满
从小学到初中,本身就是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初一是一个调整的时期,适应的时期,更是一个痛苦的时期。很多同学升入初中后很迷茫,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不知道如何高效的学习,其中能否及时有效的完成作业成为最突出的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大概有这样几个:一学习科目的增加,初中学习科目不再是小学中单纯的语文数学外语的学习,主要科目增加到八九门,因此作业的量会多出很多。二在学校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每天的课程几乎是满的,并且还有一定数量的课外活动。因此在学校写作业的时间很少,回到家后又不能安排足够的学习时间。三缺乏有效地过渡性指导,对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影响会较大一些,一些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长时间改变不过来。初中学习不会再像小学那样老师手把手的教,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影响到完成作业的效率。而学习主动性较好的同学完全可以通过和同学交流或请教老师来解决。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来自家长的监管和督促,通过家长的帮助和辅导顺利的度过这段时期。因此也希望这一段时期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能更多一点。四对于外语语言类学校有其特殊性,对外语的要求较高,比如对语音语调音标等的规范有较高的要求,完成同样一篇文章的听音抄写背诵默写,不同的学生花费的时间会出现差异,因此部分同学会感觉到每天的时间很紧迫,看到别的同学已经完成自己会手忙脚乱。
针对以上现实,我认为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调整来解决:首先,正确对待初中所开的每门课,对待每课作业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协调好各科学习时间尤为重要,虽然每天的课程是满的,但是所上的科目是有差异的,有的科目是几乎每天上,因此作业必须当天完成,有些课目是每周上一到两次,甚至有的两周上一次,因此作业可以在本周内完成,同学们可以选择作业相对较少那天去完成。一般老师留得作业都是适量的会考虑到同学们的完成情况,会在大家时间相对富裕的时侯多一点,比如周末或者转天没有该门课的时候。所以同学们要灵活协调时间。其次,由于中学里自主学习的环节会相对增多,同样的作业不同的学生花费的时间会不一样。对于有些作业同学们要学会取舍,比如课前演讲或手抄报等灵活性很强的作业,不是每次每位同学都要去准备,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话题同样可以起到锻炼的目的。同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也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准备的时间可以相对多一点,否则可以适当的减少投入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注意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做作业的效率,有的同学边玩边写作业养成了松散的习惯,从而出现了考试不能集中精力或者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英语边听音边抄单词等不好的习惯,一心不可二用,表面上看是完成了作业,其实完成的质量很差。对于数学我赞成丢量保质的思路,即哪怕少做一道题也要规范做题步骤,多总结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注意穿插学习,切记一晚上都用来做数学题或者都在抄写英文单词,长时间容易使人疲劳效果不理想,比如可以做一小时题就听听录音或者背背课文,作业并不需要一科一科的去完成,交替学习效果会更好,学起来也不会那么累。最后,要有符合自己的作息时间,足够的休息才能保障第二天的学习。毕竟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中学生,要善用时间
今晚报教育专刊 2012-1-4
教育话题
近日,中小学校正在进行期末考试,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做作业拖到很晚,不善于管理时间,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感到很焦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父母对“时间观念”很敏感,逐渐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使孩子懂得珍惜时间,学会管理时间,利用时间,成为时间的真正主人,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能力
“我儿子不到睡觉时间不做作业,跟他说了也不听,典型的‘拖延症’。”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林女士说,儿子上小学这几年,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就是自己鼓捣着玩,从来不主动完成作业。“每次催他先做作业吧,他就说作业很少,一会儿就能完成,结果玩着玩着就到睡觉时间了,这才急急忙忙地赶作业。”对儿子这个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习惯,林女士很忧虑。
孩子刚上初一的于先生表示,“每次看到孩子学习到深夜家长很心疼,我们客观分析原因,一是课业负担重,作业确实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孩子不会合理利用时间。比如为了获得暂时的轻松,她在卫生间可以磨蹭半个多小时;为了逃避一时的压力,她找借口一趟趟往返于房间和客厅之间。放学后到睡觉前的整个时间被拆散了,更别说利用零碎的时间学习了。”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初一年级班主任曹广满老师也认为,不会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成为初中生的普遍问题。“从小学到初中,本身就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很多同学感到很迷茫,甚至很痛苦,每天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学习效率低。只有学会合理计划、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才能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
英国的思想家培根有句名言:“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谁能够把握时间,谁就会利用时间,谁就能最快地达到成功。所以说,管理时间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合理管理时间应从小培养
上小学的孩子已懂得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概念,知道了年、月、日的轮回,认识了时钟上的时、分、秒,父母就应该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训练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时间的观念也不断增强,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懂得“世界上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的真正含义。因此,父母应帮助孩子养成惜时、守时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合理地利用时间。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放学后什么时间吃晚饭,什么时间玩乐,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休息,而且督促孩子严格遵守时间表的规定。
对中学生来说,学会管理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尤为重要。针对很多初中学生做作业到深夜的现象,曹老师分析说:“一是升入中学后需要学习的科目多了,需要消化的知识点多了,相应的作业量也增多。二是在学校由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每天的课程都是满满的,课外活动还要占用一些时间,因此几乎没有在学校写作业的时间。三是缺乏有效的过渡性指导,小学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初中的学习了,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完成作业的效率。四是没有掌握合理的管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再加上月考、会考、期中期末等各种检测,千头万绪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梳理,这让刚刚升入中学的孩子感到很吃力。”
学会管理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时间,只有成为时间的主人,才能做一个有效的学习者。和以上家长有着不同看法的张先生说:“我规定孩子不管有多少作业,一定要在22时之前睡觉,这样不仅不会养成拖拉的习惯,也会让孩子有充足睡眠。孩子的学习成果不在于睡得早晚,而是在学习上用了多少心,消化了多少知识。”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吗?曹老师认为,一般老师留的作业都会考虑到同学们的完成情况,作业量在大家时间相对富裕的时候多一点,需要同学们灵活协调时间。在此,曹老师给中学生提供一些管理时间的方法。
1、列清单:思考一下一天都上了哪些课程,因为每天的科目是有差异的,有的科目是几乎每天上,因此作业必须当天完成;有些课目是每周上一到两次,甚至有的两周上一次,因此作业可以在一周内完成。
2、定期限: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并将设定的目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不能拖延。有的同学边玩边写作业养成了松散的习惯,从而出现了考试不能集中精力或者导致考试时间不够用等一系列的问题。
3、取舍法:由于中学里自主学习的环节相对增多,针对不同的作业要学会取舍,比如课前演讲或手抄报等灵活性很强的作业,不是每次都要准备,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做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时间可以相对多一点。
4、穿插法:切忌一晚上都用来做数学题或者背英文单词,长时间做一件事容易使人疲劳,效果也不理想。作业不需要一科一科地去完成,交替学习效果会更好,学起来也不会那么累。
5、挤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比如将一些需反复记忆的公式、单词等记在便携的小卡片上随身装着,放学路上、在卫生间里都可以拿出来抓紧学习;还可以将卡片贴在盥洗室的镜子边,一边洗漱一边学习。
更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休息、睡眠是人体恢复体力和脑力最好、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阶段,大脑很容易疲劳,尤其是在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会感到身心疲惫。考前或者是在学习过程当中,保证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会有利于第二天的学习。